柴智屏停拍偶像劇 電視變成夕陽產業



影像:Stephen Wang

柴智屏選擇2012年底宣佈解散「可米瑞智」公司,退出電視戲劇市場,並提前預告過去的風光電視製作紀錄,將隨跨年煙火施放而煙消雲散,電視界將不再看到任何柴智屏的電視作品了。這位12年來製作31齣電視劇,從2001年成功地捧紅F4、2009年以《海派甜心》和 2010年以《愛無限》分別將楊丞琳、潘瑋柏推上金鐘影帝、影后寶座的王牌製作人,的確對於華語影視圈投下一顆震憾彈。
影像:翻攝自中天新聞
探討柴智屏離開電視偶像劇的原因,不如說就是揭露傳統電視日趨式微的現象,電視從業人員早在三年前就在感嘆,電視已經是夕陽產業,整個媒體大環境從過去的內容分流、到大眾傳播,已經成為內容匯流、社群分眾傳播,以現實現象來說,就是iPhone/iPad/iTune/PPS/土豆掀起的匯流、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帶來的社群集結,徹底翻轉我們接收節目的行為。

加上軟體(app)、硬體(手機、平板)、媒體(網路視頻、微電影)的互相串連,改變前述傳播通路,連帶內容製作都以符合軟體+硬體+媒體平台的流程,才能順利遞送到每位觀賞者,忽略這股潮流,將勢必被匯流的大浪打趴在數位沙灘上。

或許電視圈朋友說,節目的手機/平板app、Youtube/微電影、微博/粉絲頁一樣不缺呀,可是傳統收視率調查(缺乏社群/網路樣本)、有線地方系統台的兩大架構下,容納太多同質性內容頻道(例如:新聞台一拖拉庫、每一條新聞卻都大同小異),結果就是十個和尚抬水、人人沒水喝,節目預算越砍越低,低成本談話性節目多到氾濫,大咖主持人手上節目縮減,預估明年諸多三線主持人、素人將出頭,搶奪電視螢幕曝光率。

另一個重要因素,台灣影視界長期不尊重藝術創作專業,本週(12月26日)著名大提琴家、配樂家范宗沛老師在News98謝哲青的廣播節目中說:「臺灣業界對音樂家予取予求,…不找你可以找別人。」范老師對於不尊重創作,僅尊重預算的現象,充分點出影視環境脫序造成的惡果。

在電視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選擇離開並朝電影、藝人經紀發展,是柴智屏2011年與九把刀合作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成功所受到的鼓勵,不過電影、藝人經紀風險相對較電視製作為高,必須發展"匯流"媒體經濟、經營線上到線下(O2O)的粉絲社群關係,才可以因應數位潮流趨勢。

為何如此建議?以1970~1980年代台灣電視的Good'o'days「美好時光」來說,「台灣偶像劇之母」柴智屏的前輩,瓊瑤、「阿姑」周遊等前輩製作人,都經營紮實的粉絲社群關係,影友會、登台會面無數,如果談到傳統戲劇,台灣電視1962年開台以來的楊麗花歌仔戲,創造許秀年、黃香蓮、葉青、司馬玉嬌、許仙姬、李如麟、青蓉…等紅遍街頭巷尾的偶像,經常出國到華埠、僑居地公演,培養數十年忠誠的粉絲團,才真是至今無人能比的紀錄,反映在廣告業績、版權銷售(內容分、匯流)相當驚人,當時可是沒有系統台、即使是收視率調查在台灣也是1981年才開始。

電視變成夕陽產業,是危機、也是轉機,以歷史為師,殷鑑不遠,前輩的腳步是否提供許多啟示呢?

朴槿惠:開啟後韓流媒體時代(下)影視篇


如同Discovery……節目的結論,「韓流」是否持續影響全球娛樂市場,仍有待觀察,朴槿惠雖當選第一位韓國女統領,但並沒有特別女男平權的政見,對於韓國處於全球「女男平權」排名第108名的名次,更缺乏改善的跡象,反映是之前韓國女藝人遭經紀公司剝削、陪酒、甚至自殺等醜聞,「後韓流媒體時代」會呈現新風貌嗎?

攤開全球女性領袖名單,朴槿惠是檯面上的第八位(其他包括德國、澳洲、阿根廷、巴西、冰島、丹麥、泰國),如同她的前輩德國梅克爾,甚至鐵娘子柴契爾,很可能顯現女強人的剽悍作風,才可以在原來男性主導的社會中領導群倫,但是這股作風將會影響「韓流」發展嗎?類似「大長今」以女性為主的影視作品、女歌手、團體將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嗎?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維基百科
我們不期待「異形」雪歌妮薇佛的女英雄角色出現在韓流作品中,畢竟對現有韓國男性社會威脅太大,或許「我的野蠻女友」全智賢、「大長今」李英愛的結合才是完美組合,未來反映在影視娛樂作品上,可能因為朴槿惠的當選,而有類似的角色性格出現。不過朴槿惠任內是否會出現幾部令世界激賞的韓流影劇作品?像安德魯韋伯和提姆萊斯所寫的音樂劇《EVITA》,不管是莎萊布萊曼的百老匯劇或瑪丹娜在電影版Evita中演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培隆夫人艾薇塔Evita都已經名垂千古,並與阿根廷永遠劃上等號。

其實,韓流經過多年大企業贊助,大量走向國際舞台,許多藝人、藝術家已經與國際娛樂、藝文圈接軌,可是似乎音樂產業已經摸索出一個全球市場的模式,電影、電視受限亞洲文化,尚未拓展至全球,雖然韓國也有斧山影展,但是在全球影展的地位仍待更上一層樓,況且近年韓國影視產業人才被中國廣大市場吸引,至大陸拍片、擔任製作班底,形成磁吸現象,韓國電影本身少見大型製作,觀影人數、票房也沒有像音樂般造成全球瘋狂現象。

NO.1聖殤,票房:603,283(人次) 2012.09.06上映
NO.2 斷箭,票房:3,434,701(人次) 2012.01.18上映
NO.3與犯罪的戰爭:壞傢伙們的全盛時代
票房:4,694,595(人次) 2012.02.02上映


2003年Dae Jang Geum「大長今」以1500萬美元製作費,創下南韓57%收視率,及全球4千萬美元版權費收入。對照2012韓流三大賣座電影,仍以韓國內票房為主。
資料來源:韓娛年末盤點十大電影:炮製驚喜刷新票房總榜(搜狐視頻)

將來韓流影視作品如果想要在全球市場成功,必須接受多元文化、擺脫單一思想、突破財閥社會框架、講求女男平權,才有可能孕育世界觀的作品,並為全球觀眾所接受,在此之前,以數位光纖作為基礎的社會,繼續發展遊戲、動畫、手機產業,亦可以形成韓流自有的數位媒體特色。

朴槿惠:開啟後韓流媒體時代(上)GDP篇


從「冬季戀歌」的裴勇俊、「大長今」的李英愛、「少女時代」Wonder Girls的Nobody(But You)、到Psy大叔的「江南Style」,隨著今冬的寒風,韓流越吹越強勁,年底這場韓國總統大選選出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更使得韓國在國際視聽、媒體上達到最高能見度。

我們先來看一下,歷年著名韓流作品與韓國GDP的對照,可以發現影視娛樂產業對國家經濟與生產毛額的貢獻:
隨著2012年「江南Style」風靡全球,預計韓國GDP也達到新高峰。但韓流全面國際化,2008年Rain進軍美國是重要里程碑。

製表:Stephen Wang,
資料來源韓國文化和信息服務處Index Mundi

對台灣來說,已經可預測幾乎每一場年終尾牙一定可聽到「江南Style」舞曲,"瘋行"的現象讓周董"周杰倫"都公開表示聽膩了,「華流」音樂哪裡去了?可惜市場與現實是殘酷的,韓流不僅變成一門「K Pop」顯學,並成為許多學術機構、媒體研究的對象,最近Discovery探索頻道製作的專題報導.....,深入淺出的說明韓流的成功要素,其中最重要的「配方」就是與國際流行接軌。

回顧韓流在大長今階段,還只停留在亞洲觀眾市場,李英愛乃至於師奶殺手裴永俊,並沒有紅到好萊塢,亞洲宅男風靡的Wonder Girls - Nobody的MV,部分美國青少年覺得不知所唱為何、也不感興趣,可是韓流邊走邊修正,等到美國大學畢業的Psy等到發片機會,完全抓住歐美口味,以國際化舞曲、幽默風趣的舞步,席捲全球,在經濟不景氣下,成為一帖忘憂良方。Psy隔壁大叔的樣貌、非猛男的身材符合近年親民的「素民」風,完全打破偶像歌手的傳統窠臼,這是一波「韓流」的大勝利。

ARM超越Intel 贏在軟體+硬體+終端媒介的整合

當美國選出歐巴馬連任總統後,11月7日ARM在Nasdaq的股價($33.95)超越INTEL($20.91)已有一段幅度,象徵PC/INTEL陣營逐漸將光環讓給後起以ARM架構為主的平板電腦陣營,這也說明為何HP, DELL股價風光不再,APPLE, SAMSUNG卻通吃電腦、手機二大領域,成為全球霸主,這背後的重要推手其實是CPU大廠ARM。

可是講求省電、精簡架構的ARM為何勝出?為什麼不是INTEL原有競爭對手AMD?原因之一是ARM選擇開放軟體架構,將這些軟體指令寫入單晶片,免除PC拖掛一堆晶片擠在一塊版子上,精簡、短小靈活,又整合軟體、硬體、終端裝置需求,當然成為各3C品牌及消費者青睞,這原因說出來簡單,可是軟體+硬體+終端媒介的趨勢將繼續帶領3C產業的發展。



   






   

Apple: A5X, A5, A4
Samsung: Exynos 3 Single, Exynos 4 Dual, Exynos 4 Quad, Exynos 5 Dual
Nvidia: Tegra, Tegra2, Tegra3
Qualcomm: Snapdragon S2, Snapdragon S3, Snapdragon S4
Texas Instruments: OMAP 3, OMAP 4, OMAP 5

參考資料: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DoIT ShowroomProcessor Guide 2012
CPU Benchmark: High End CPU's - Intel vs AMD
Tech Radar: Best CPU: the 8 top processors today




收據兼食譜 一舉兩得


Hellmann美乃滋是西方家庭必備的調味料,近年針對健康纖食概念,推出低卡、低熱量產品因應消費者需要,除此之外,與巴西St. Marche超市一百間分店合作,在收據上列印美乃滋食譜,對超市和Hellmann都是雙贏的行銷方式。
值得一提的是,當收銀機掃瞄到結帳台上有Hellmann美乃滋時,電腦會搜尋消費者是否也購買相關食材,例如:蕃茄、生菜、吐司,則收據會印出類似三明治的食譜建議,方便消費者回家照著做菜,這個設計可說是非常貼心呢。如果是台灣消費者,將發票貼在冰箱上,一邊做菜參考、順便提醒發票對獎,也是相當便利。
5月份時,"廣告時代"Advertising Age等知名媒體特別為文介紹這個美乃滋老品牌的新作法,在台灣的我們,也許已經很習慣發票上的廣告訊息,但是分析細緻的購買行為,仍是值得品牌借鏡的,因為消費者行為分析這項功課只會越來越重要。

更多閱讀
"廣告時代"Advertising Age
rizutostuff

HTC手機上太空 控制衛星


HTC真的很不會宣傳,NASA用一支Nexus One手機為基礎,設計了史上第一台控制衛星的手機,這也說明科技進步,40年前NASA太空總署的電腦主機體績,大到需要一整個大房間才裝得下,現在一手掌握的手機就可以遨遊太空。


這則新聞的出現,代表產品、公關部門沒連線,而且漏球。
類似太空合作案,都是進行很久的,如果早知道此案,品牌可以佈局規劃一連串campaign、提早設計相關零配件等。
如果是Google未告知NASA合作案,公共事務部門對新聞的應對反應也太無感了。


資料來源:technoccult

有機鳳梨 金鑽+蜜寶結晶 開箱首發


在水花園有機纖食嘉年華記者會上,來自屏東縣高樹鄉的鴻旗有機休閒農場,帶來首次曝光的新品種鳳梨,為金鑽+蜜寶的結晶,味道甜美不刮舌,目前正等待農委會的命名。農夫研發新產品的努力值得鼓勵。

歡迎以具體行動支持有機小農,參與10月份在公館水花園舉行的「有機纖食宴」。


雜誌的秋天來了




(Image: Apple Newsstand)
雜誌已經被大尺寸iPhone5、三星Galaxy系列、iPad/Flipboard宣判死刑了。

中文雜誌的下一步在哪裡?過去的多媒體光碟、電子雜誌、App都沒有讓雜誌社、出版社賺到錢,因此也沒有全面”電子化、數位化”,但眼睜睜看著發行量大的雜誌,逐漸增加電子版定戶,總不能賠錢辦雜誌吧?

窮則變、變則通,業界有二個方向,正在進行中,一是轉型成行銷、公關公司,另一是兼具社群網站,替廣告客戶操作活動(線上、離線、通路…均有),雜誌成為變形金剛,似乎說明單一媒體正在面臨過渡轉型期,未來演變如何,尚未定論。

回頭看台灣市場,這兩年稍微不一樣的創新,是李取中先生將Big Issue中文版引進台灣(在起源的英國已經發行16年了),其發行方式是委託街友直接銷售給讀者,這是台灣首見,打破舊有發行模式,可是為顧及台灣讀者習慣,過期雜誌可在誠品書店購得,至於內容走文創、設計,偶見社會議題發聲,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由於走小眾、利基市場,受到智慧型手機、iPad的衝擊最小。
第二個罕見的現象,是老牌雄獅旅行社因為人氣部落客工頭堅加入,進入跨媒體的雜誌、出版、作者經紀、電視節目、網路經營,野心很大、但也燒錢,主因可能是為了2013年Q3的上市計劃布局,至於媒體對旅遊業績的幫助有多少則有待觀察。

以上李取中、工頭堅兩位朋友的雜誌案例,都是從網路1.0起家,逐漸走回媒體與”傳產”結合的”懷舊”路線。這裡說”傳產”,是上述例子中紙張、印刷、運輸等與媒體相關的行業,因為”傳產”如果不創新,就是應變,靠媒體新潮流沾光。再舉一個實例,電子商務網站、部落客賣家的流行,讓紙箱、快遞業的業績年年成長,絲毫沒受不景氣影響。

而”懷舊”的Retro style, Old school的流行文化,讓原來可能倒閉的Lomo相機、拍立得、膠卷底片、黑膠唱片…擁有更多分眾的市場空間,過去所說的”長尾效應”依舊成立。

至於現有雜誌媒體如何因應趨勢變化?橫跨線上、離線、掌握社群是至少立於不敗的良方,例如:
TLC旅遊生活頻道加強在地深耕,成為台灣、海外旅遊平台,以舉辦比賽方式,邀請外國朋友來台灣旅遊體驗、送台灣隊伍出國比賽;TVBS電視台以旅遊節目帶動雜誌銷售;Taipei Walker雜誌內容與電視節目、App結合;慈濟《經典雜誌》偏重人文公益關懷的內容,有些也以紀錄片形式出現。

現在維基百科都出現5000頁的實體印刷版,表示Lonely Planet、美國AAA Guide模式都是一條可行的路,但在社群年代,雜誌必須具備社群互動、評價功能,類似旅遊網站Tripadvisor,牢牢地與客戶建立信任關係、分享的習慣。

缺乏以上案例、模式的雜誌或媒體,面對變化多端的社群,將難以生存,並時時面臨考驗與挑戰。

Startup Weekend比賽就是一場show


Startup Weekend比賽就是一場show, 趣味性比較討好評審。
第1名的Dol.Dol沒有太創新,未來勢必與品牌公仔結合,營業額做不大。

第2名Skin Scale產品、服務如果經過包裝、設計,是會賺錢的公司,畢竟美妝市場不受景氣影響。

(Image from Skin Scale Facebook)
第3名MorningTap符合比賽主題精神,可是使用情境很好笑,如果盥洗室在樓下呢?不如睡在浴缸裡,聽到鬧鐘隨時跳起床。
(Image from MorningTap Facebook)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得名只是開始,起業公司找到有自己的利基,就不擔心未來的市場考驗。

相關新聞:參考數位時代

野上麵包坊的微型創業啟發


微型創業
今年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沒有進入職場工作,選擇以少數的資金自行創業,這一股風潮稱為微型創業。很多人以為”微”就是”小”趨勢,與自身無關、企業以大鯨魚之姿也瞧不起這類新創小蝦米,可是放大到兩至三年來審視,成長率、營收都是十位數字起跳,這就值得重視了。最顯著案例,就是諸多”現金交易”、”高翻轉率”、”人潮爆量”的小吃攤及夜市創業傳奇。從”吃”為出發點的創業模式,雖不見得人人成功,但穩定的現金流,成為許多人創業的首選。
野上麵包從台中、桃園、天母,一路北上攻進一級市場戰區,
也培養許多粉絲,包括筆者在內。

企業換腦袋
長久以來,台灣中小企業、乃至大企業因以代工為主,訂單只顧及當季、當年,很少放眼長遠發展,研發、設計均依賴客戶提供,不花腦筋、照圖抄,是台灣的企業經營性格。近不到十年,台灣企業才受日本服務業影響,慢慢思考從品牌、設計等附加價值上,提高僅存的”毛三、毛四”利潤。可見不換腦袋。就只有等腦死宣判。

人才流失的企業
即使稍微換了經營腦袋,很多企業仍然找不到適合的人才, 年輕人也不願意進入企業工作,背後的原因很多,從薪資、福利、興趣、企業文化、到管理風格不一而足,結果是,有創意、可獨當一面的人才,寧願創業或選擇離開企業,留下來的員工雖然配合度高,卻生產、創意、效率不彰,反而拖垮企業競爭力。

#野上麵包坊

為什麼蘋果光不打在我臉上


iPhone5剛發表,台股沾蘋果光的廠商,可以靠此光環撐到年底,但真正賺錢的還是蘋果公司,特別是近年業績亮眼的蘋果專賣店。

蘋果專賣店全球有363家,一年賺180億美元,其中利潤就高達26%,也就是44億美元。以全球專賣店員工4萬2千人來計算,平均每人營業額42萬美元,換算成台幣就是1260萬!

試想這樣的個人業績,在金融、保險、仲介業,佣金是很可觀的,即使是一般大公司,也可榮登年度Top Sales的MVP了!

在羨慕蘋果公司之餘,回過頭看,台灣薪水17年不漲,許多上班族怨嘆入錯行,因為公司沒有這樣的成長力道,甚至還名列衰退產業名單,這能怪誰?全球經濟不景氣、公司不投入研發、只求短利、缺乏品牌、沒有設計力、客戶五感體驗經驗不佳…等,隨便一列,蘋果公司全具備這些競爭力,而許多台灣公司在每一項都敗下陣來。

在全球趨勢越變越快的同時,十年光陰可以興起蘋果公司,產生富可敵美國政府的財富,也讓韓國三星打敗諾基亞,成為通訊產業一哥,個人或公司如果仍然不求進步,就是被浪潮打趴在沙灘上、或如同被土石流橫掃的山坡地一樣慘不忍睹。

起業網鼓勵創新、創意,不妨從這裡開始你的市場測驗計劃,請參考:
"我要起業"


蘋果專賣店的參考數據
最小的蘋果專賣店在美國加州Santa Rosa購物廣場,只有50平方公尺。
最大的蘋果專賣店在英國倫敦Regent Street,面積有2,323平方公尺。
打造一家蘋果專賣店的成本從3000萬~3億台幣都有。(因店面多位居全球大城市的商業精華區)

蘋果專賣店的調研文章
管理相對論:耕耘品牌深度 自營專賣店比代理銷售好?
商業周刊第1294期,出刊日期:2012-09-10,作者 / 尤子彥

關於蘋果專賣店的17項事實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許凱玲編譯 發表日期:2012-07-02


物質光譜的開放資料庫計劃

每一種物質均呈現不同的光譜,這是我們在化學、物理課中念到的知識,但這些物質的光譜資料,並非隨手可得,通常必須借重昂貴的光譜儀器來分析,現在這種狀況已經打破,美國加州的Jeffrey Yoo Warren透過開放資料庫,把物質光譜上傳分享,並製作簡單、輕便的分析工具包,配合iPhone app,讓所有人都可以隨時測試各種物質,同步上傳分享網站。
這項貢獻,小至環境污染的初步檢測、家中有毒物質的測試、大到學校的化學、地球科學課程,都可以因為這項工具、app軟體的開發,而節省為數可觀的實驗室費用。難怪在Kickstarter網站上,已募集5倍以上的金額,堪稱物質光譜界的小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Public Lab DIY Spectrometry Kit by Jeffrey Yoo Warren
光譜開放資料庫

新創圖畫式語言

新創圖畫式語言,可以改變語彙,也改變思考,創意就跟著出現,難怪此案子支持率高。

資訊參考:GLYPHiTS: Magnetic Pictures with Linguistic Potential

馬來西亞的街頭藝術

馬來西亞的街頭藝術近來已經成為觀光景點,吸引非常多遊客來拍攝到此一遊的照片。所以公共藝術、裝置藝術不一定是立體、大規模,只要有趣味、引起共鳴,在互動的過程中,觀眾往往玩出更多花樣,產生滾雪球的傳播效應。
原先只是一幅童年時光壁畫
引發共鳴
趣味互動
增添道具
街頭表演版
劇情版
跳躍版
超人版
公共藝術版
Sketch by Ilyn Tan in Street Art Notebook (you can get the book in Piknik Cafe in Penang)
更大面積的創作版


想以藝術創作來「起業」?參考[起業網]的支持辦法:我要起業



資料來源:
Ernest Zacharevic's Facebook page
Street painting in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