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智屏停拍偶像劇 電視變成夕陽產業



影像:Stephen Wang

柴智屏選擇2012年底宣佈解散「可米瑞智」公司,退出電視戲劇市場,並提前預告過去的風光電視製作紀錄,將隨跨年煙火施放而煙消雲散,電視界將不再看到任何柴智屏的電視作品了。這位12年來製作31齣電視劇,從2001年成功地捧紅F4、2009年以《海派甜心》和 2010年以《愛無限》分別將楊丞琳、潘瑋柏推上金鐘影帝、影后寶座的王牌製作人,的確對於華語影視圈投下一顆震憾彈。
影像:翻攝自中天新聞
探討柴智屏離開電視偶像劇的原因,不如說就是揭露傳統電視日趨式微的現象,電視從業人員早在三年前就在感嘆,電視已經是夕陽產業,整個媒體大環境從過去的內容分流、到大眾傳播,已經成為內容匯流、社群分眾傳播,以現實現象來說,就是iPhone/iPad/iTune/PPS/土豆掀起的匯流、Facebook/Twitter/微博/微信帶來的社群集結,徹底翻轉我們接收節目的行為。

加上軟體(app)、硬體(手機、平板)、媒體(網路視頻、微電影)的互相串連,改變前述傳播通路,連帶內容製作都以符合軟體+硬體+媒體平台的流程,才能順利遞送到每位觀賞者,忽略這股潮流,將勢必被匯流的大浪打趴在數位沙灘上。

或許電視圈朋友說,節目的手機/平板app、Youtube/微電影、微博/粉絲頁一樣不缺呀,可是傳統收視率調查(缺乏社群/網路樣本)、有線地方系統台的兩大架構下,容納太多同質性內容頻道(例如:新聞台一拖拉庫、每一條新聞卻都大同小異),結果就是十個和尚抬水、人人沒水喝,節目預算越砍越低,低成本談話性節目多到氾濫,大咖主持人手上節目縮減,預估明年諸多三線主持人、素人將出頭,搶奪電視螢幕曝光率。

另一個重要因素,台灣影視界長期不尊重藝術創作專業,本週(12月26日)著名大提琴家、配樂家范宗沛老師在News98謝哲青的廣播節目中說:「臺灣業界對音樂家予取予求,…不找你可以找別人。」范老師對於不尊重創作,僅尊重預算的現象,充分點出影視環境脫序造成的惡果。

在電視大環境不佳的情況下,選擇離開並朝電影、藝人經紀發展,是柴智屏2011年與九把刀合作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影成功所受到的鼓勵,不過電影、藝人經紀風險相對較電視製作為高,必須發展"匯流"媒體經濟、經營線上到線下(O2O)的粉絲社群關係,才可以因應數位潮流趨勢。

為何如此建議?以1970~1980年代台灣電視的Good'o'days「美好時光」來說,「台灣偶像劇之母」柴智屏的前輩,瓊瑤、「阿姑」周遊等前輩製作人,都經營紮實的粉絲社群關係,影友會、登台會面無數,如果談到傳統戲劇,台灣電視1962年開台以來的楊麗花歌仔戲,創造許秀年、黃香蓮、葉青、司馬玉嬌、許仙姬、李如麟、青蓉…等紅遍街頭巷尾的偶像,經常出國到華埠、僑居地公演,培養數十年忠誠的粉絲團,才真是至今無人能比的紀錄,反映在廣告業績、版權銷售(內容分、匯流)相當驚人,當時可是沒有系統台、即使是收視率調查在台灣也是1981年才開始。

電視變成夕陽產業,是危機、也是轉機,以歷史為師,殷鑑不遠,前輩的腳步是否提供許多啟示呢?

朴槿惠:開啟後韓流媒體時代(下)影視篇


如同Discovery……節目的結論,「韓流」是否持續影響全球娛樂市場,仍有待觀察,朴槿惠雖當選第一位韓國女統領,但並沒有特別女男平權的政見,對於韓國處於全球「女男平權」排名第108名的名次,更缺乏改善的跡象,反映是之前韓國女藝人遭經紀公司剝削、陪酒、甚至自殺等醜聞,「後韓流媒體時代」會呈現新風貌嗎?

攤開全球女性領袖名單,朴槿惠是檯面上的第八位(其他包括德國、澳洲、阿根廷、巴西、冰島、丹麥、泰國),如同她的前輩德國梅克爾,甚至鐵娘子柴契爾,很可能顯現女強人的剽悍作風,才可以在原來男性主導的社會中領導群倫,但是這股作風將會影響「韓流」發展嗎?類似「大長今」以女性為主的影視作品、女歌手、團體將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嗎?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維基百科
我們不期待「異形」雪歌妮薇佛的女英雄角色出現在韓流作品中,畢竟對現有韓國男性社會威脅太大,或許「我的野蠻女友」全智賢、「大長今」李英愛的結合才是完美組合,未來反映在影視娛樂作品上,可能因為朴槿惠的當選,而有類似的角色性格出現。不過朴槿惠任內是否會出現幾部令世界激賞的韓流影劇作品?像安德魯韋伯和提姆萊斯所寫的音樂劇《EVITA》,不管是莎萊布萊曼的百老匯劇或瑪丹娜在電影版Evita中演唱《阿根廷別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培隆夫人艾薇塔Evita都已經名垂千古,並與阿根廷永遠劃上等號。

其實,韓流經過多年大企業贊助,大量走向國際舞台,許多藝人、藝術家已經與國際娛樂、藝文圈接軌,可是似乎音樂產業已經摸索出一個全球市場的模式,電影、電視受限亞洲文化,尚未拓展至全球,雖然韓國也有斧山影展,但是在全球影展的地位仍待更上一層樓,況且近年韓國影視產業人才被中國廣大市場吸引,至大陸拍片、擔任製作班底,形成磁吸現象,韓國電影本身少見大型製作,觀影人數、票房也沒有像音樂般造成全球瘋狂現象。

NO.1聖殤,票房:603,283(人次) 2012.09.06上映
NO.2 斷箭,票房:3,434,701(人次) 2012.01.18上映
NO.3與犯罪的戰爭:壞傢伙們的全盛時代
票房:4,694,595(人次) 2012.02.02上映


2003年Dae Jang Geum「大長今」以1500萬美元製作費,創下南韓57%收視率,及全球4千萬美元版權費收入。對照2012韓流三大賣座電影,仍以韓國內票房為主。
資料來源:韓娛年末盤點十大電影:炮製驚喜刷新票房總榜(搜狐視頻)

將來韓流影視作品如果想要在全球市場成功,必須接受多元文化、擺脫單一思想、突破財閥社會框架、講求女男平權,才有可能孕育世界觀的作品,並為全球觀眾所接受,在此之前,以數位光纖作為基礎的社會,繼續發展遊戲、動畫、手機產業,亦可以形成韓流自有的數位媒體特色。

朴槿惠:開啟後韓流媒體時代(上)GDP篇


從「冬季戀歌」的裴勇俊、「大長今」的李英愛、「少女時代」Wonder Girls的Nobody(But You)、到Psy大叔的「江南Style」,隨著今冬的寒風,韓流越吹越強勁,年底這場韓國總統大選選出史上第一位女總統,更使得韓國在國際視聽、媒體上達到最高能見度。

我們先來看一下,歷年著名韓流作品與韓國GDP的對照,可以發現影視娛樂產業對國家經濟與生產毛額的貢獻:
隨著2012年「江南Style」風靡全球,預計韓國GDP也達到新高峰。但韓流全面國際化,2008年Rain進軍美國是重要里程碑。

製表:Stephen Wang,
資料來源韓國文化和信息服務處Index Mundi

對台灣來說,已經可預測幾乎每一場年終尾牙一定可聽到「江南Style」舞曲,"瘋行"的現象讓周董"周杰倫"都公開表示聽膩了,「華流」音樂哪裡去了?可惜市場與現實是殘酷的,韓流不僅變成一門「K Pop」顯學,並成為許多學術機構、媒體研究的對象,最近Discovery探索頻道製作的專題報導.....,深入淺出的說明韓流的成功要素,其中最重要的「配方」就是與國際流行接軌。

回顧韓流在大長今階段,還只停留在亞洲觀眾市場,李英愛乃至於師奶殺手裴永俊,並沒有紅到好萊塢,亞洲宅男風靡的Wonder Girls - Nobody的MV,部分美國青少年覺得不知所唱為何、也不感興趣,可是韓流邊走邊修正,等到美國大學畢業的Psy等到發片機會,完全抓住歐美口味,以國際化舞曲、幽默風趣的舞步,席捲全球,在經濟不景氣下,成為一帖忘憂良方。Psy隔壁大叔的樣貌、非猛男的身材符合近年親民的「素民」風,完全打破偶像歌手的傳統窠臼,這是一波「韓流」的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