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手機上太空 控制衛星
HTC真的很不會宣傳,NASA用一支Nexus One手機為基礎,設計了史上第一台控制衛星的手機,這也說明科技進步,40年前NASA太空總署的電腦主機體績,大到需要一整個大房間才裝得下,現在一手掌握的手機就可以遨遊太空。
這則新聞的出現,代表產品、公關部門沒連線,而且漏球。
類似太空合作案,都是進行很久的,如果早知道此案,品牌可以佈局規劃一連串campaign、提早設計相關零配件等。
如果是Google未告知NASA合作案,公共事務部門對新聞的應對反應也太無感了。
資料來源:technoccult
~ ~
有機鳳梨 金鑽+蜜寶結晶 開箱首發
在水花園有機纖食嘉年華記者會上,來自屏東縣高樹鄉的鴻旗有機休閒農場,帶來首次曝光的新品種鳳梨,為金鑽+蜜寶的結晶,味道甜美不刮舌,目前正等待農委會的命名。農夫研發新產品的努力值得鼓勵。
歡迎以具體行動支持有機小農,參與10月份在公館水花園舉行的「有機纖食宴」。
~ ~
雜誌的秋天來了
(Image: Apple Newsstand)
雜誌已經被大尺寸iPhone5、三星Galaxy系列、iPad/Flipboard宣判死刑了。中文雜誌的下一步在哪裡?過去的多媒體光碟、電子雜誌、App都沒有讓雜誌社、出版社賺到錢,因此也沒有全面”電子化、數位化”,但眼睜睜看著發行量大的雜誌,逐漸增加電子版定戶,總不能賠錢辦雜誌吧?
窮則變、變則通,業界有二個方向,正在進行中,一是轉型成行銷、公關公司,另一是兼具社群網站,替廣告客戶操作活動(線上、離線、通路…均有),雜誌成為變形金剛,似乎說明單一媒體正在面臨過渡轉型期,未來演變如何,尚未定論。
回頭看台灣市場,這兩年稍微不一樣的創新,是李取中先生將Big Issue中文版引進台灣(在起源的英國已經發行16年了),其發行方式是委託街友直接銷售給讀者,這是台灣首見,打破舊有發行模式,可是為顧及台灣讀者習慣,過期雜誌可在誠品書店購得,至於內容走文創、設計,偶見社會議題發聲,非常符合年輕人的口味。由於走小眾、利基市場,受到智慧型手機、iPad的衝擊最小。
第二個罕見的現象,是老牌雄獅旅行社因為人氣部落客工頭堅加入,進入跨媒體的雜誌、出版、作者經紀、電視節目、網路經營,野心很大、但也燒錢,主因可能是為了2013年Q3的上市計劃布局,至於媒體對旅遊業績的幫助有多少則有待觀察。
以上李取中、工頭堅兩位朋友的雜誌案例,都是從網路1.0起家,逐漸走回媒體與”傳產”結合的”懷舊”路線。這裡說”傳產”,是上述例子中紙張、印刷、運輸等與媒體相關的行業,因為”傳產”如果不創新,就是應變,靠媒體新潮流沾光。再舉一個實例,電子商務網站、部落客賣家的流行,讓紙箱、快遞業的業績年年成長,絲毫沒受不景氣影響。
而”懷舊”的Retro style, Old school的流行文化,讓原來可能倒閉的Lomo相機、拍立得、膠卷底片、黑膠唱片…擁有更多分眾的市場空間,過去所說的”長尾效應”依舊成立。
至於現有雜誌媒體如何因應趨勢變化?橫跨線上、離線、掌握社群是至少立於不敗的良方,例如:
TLC旅遊生活頻道加強在地深耕,成為台灣、海外旅遊平台,以舉辦比賽方式,邀請外國朋友來台灣旅遊體驗、送台灣隊伍出國比賽;TVBS電視台以旅遊節目帶動雜誌銷售;Taipei Walker雜誌內容與電視節目、App結合;慈濟《經典雜誌》偏重人文公益關懷的內容,有些也以紀錄片形式出現。
現在維基百科都出現5000頁的實體印刷版,表示Lonely Planet、美國AAA Guide模式都是一條可行的路,但在社群年代,雜誌必須具備社群互動、評價功能,類似旅遊網站Tripadvisor,牢牢地與客戶建立信任關係、分享的習慣。
缺乏以上案例、模式的雜誌或媒體,面對變化多端的社群,將難以生存,並時時面臨考驗與挑戰。
~ ~
Startup Weekend比賽就是一場show
Startup Weekend比賽就是一場show, 趣味性比較討好評審。
第1名的Dol.Dol沒有太創新,未來勢必與品牌公仔結合,營業額做不大。
第2名Skin Scale產品、服務如果經過包裝、設計,是會賺錢的公司,畢竟美妝市場不受景氣影響。
(Image from Skin Scale Facebook)
第3名MorningTap符合比賽主題精神,可是使用情境很好笑,如果盥洗室在樓下呢?不如睡在浴缸裡,聽到鬧鐘隨時跳起床。
(Image from MorningTap Facebook)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得名只是開始,起業公司找到有自己的利基,就不擔心未來的市場考驗。
相關新聞:參考數位時代
~ ~
野上麵包坊的微型創業啟發
微型創業
今年很多大學生畢業以後,沒有進入職場工作,選擇以少數的資金自行創業,這一股風潮稱為微型創業。很多人以為”微”就是”小”趨勢,與自身無關、企業以大鯨魚之姿也瞧不起這類新創小蝦米,可是放大到兩至三年來審視,成長率、營收都是十位數字起跳,這就值得重視了。最顯著案例,就是諸多”現金交易”、”高翻轉率”、”人潮爆量”的小吃攤及夜市創業傳奇。從”吃”為出發點的創業模式,雖不見得人人成功,但穩定的現金流,成為許多人創業的首選。
野上麵包從台中、桃園、天母,一路北上攻進一級市場戰區,
也培養許多粉絲,包括筆者在內。
企業換腦袋
長久以來,台灣中小企業、乃至大企業因以代工為主,訂單只顧及當季、當年,很少放眼長遠發展,研發、設計均依賴客戶提供,不花腦筋、照圖抄,是台灣的企業經營性格。近不到十年,台灣企業才受日本服務業影響,慢慢思考從品牌、設計等附加價值上,提高僅存的”毛三、毛四”利潤。可見不換腦袋。就只有等腦死宣判。
人才流失的企業
即使稍微換了經營腦袋,很多企業仍然找不到適合的人才, 年輕人也不願意進入企業工作,背後的原因很多,從薪資、福利、興趣、企業文化、到管理風格不一而足,結果是,有創意、可獨當一面的人才,寧願創業或選擇離開企業,留下來的員工雖然配合度高,卻生產、創意、效率不彰,反而拖垮企業競爭力。
#野上麵包坊
~ ~
為什麼蘋果光不打在我臉上
iPhone5剛發表,台股沾蘋果光的廠商,可以靠此光環撐到年底,但真正賺錢的還是蘋果公司,特別是近年業績亮眼的蘋果專賣店。
蘋果專賣店全球有363家,一年賺180億美元,其中利潤就高達26%,也就是44億美元。以全球專賣店員工4萬2千人來計算,平均每人營業額42萬美元,換算成台幣就是1260萬!
試想這樣的個人業績,在金融、保險、仲介業,佣金是很可觀的,即使是一般大公司,也可榮登年度Top Sales的MVP了!
在羨慕蘋果公司之餘,回過頭看,台灣薪水17年不漲,許多上班族怨嘆入錯行,因為公司沒有這樣的成長力道,甚至還名列衰退產業名單,這能怪誰?全球經濟不景氣、公司不投入研發、只求短利、缺乏品牌、沒有設計力、客戶五感體驗經驗不佳…等,隨便一列,蘋果公司全具備這些競爭力,而許多台灣公司在每一項都敗下陣來。
在全球趨勢越變越快的同時,十年光陰可以興起蘋果公司,產生富可敵美國政府的財富,也讓韓國三星打敗諾基亞,成為通訊產業一哥,個人或公司如果仍然不求進步,就是被浪潮打趴在沙灘上、或如同被土石流橫掃的山坡地一樣慘不忍睹。
起業網鼓勵創新、創意,不妨從這裡開始你的市場測驗計劃,請參考:
"我要起業"
蘋果專賣店的參考數據:
最小的蘋果專賣店在美國加州Santa Rosa購物廣場,只有50平方公尺。
最大的蘋果專賣店在英國倫敦Regent Street,面積有2,323平方公尺。
打造一家蘋果專賣店的成本從3000萬~3億台幣都有。(因店面多位居全球大城市的商業精華區)
蘋果專賣店的調研文章:
管理相對論:耕耘品牌深度 自營專賣店比代理銷售好?
商業周刊第1294期,出刊日期:2012-09-10,作者 / 尤子彥
關於蘋果專賣店的17項事實
數位時代網站|撰文者:許凱玲編譯 發表日期:2012-07-02
~ ~
物質光譜的開放資料庫計劃
每一種物質均呈現不同的光譜,這是我們在化學、物理課中念到的知識,但這些物質的光譜資料,並非隨手可得,通常必須借重昂貴的光譜儀器來分析,現在這種狀況已經打破,美國加州的Jeffrey Yoo Warren透過開放資料庫,把物質光譜上傳分享,並製作簡單、輕便的分析工具包,配合iPhone app,讓所有人都可以隨時測試各種物質,同步上傳分享網站。
這項貢獻,小至環境污染的初步檢測、家中有毒物質的測試、大到學校的化學、地球科學課程,都可以因為這項工具、app軟體的開發,而節省為數可觀的實驗室費用。難怪在Kickstarter網站上,已募集5倍以上的金額,堪稱物質光譜界的小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Public Lab DIY Spectrometry Kit by Jeffrey Yoo Warren
光譜開放資料庫
這項貢獻,小至環境污染的初步檢測、家中有毒物質的測試、大到學校的化學、地球科學課程,都可以因為這項工具、app軟體的開發,而節省為數可觀的實驗室費用。難怪在Kickstarter網站上,已募集5倍以上的金額,堪稱物質光譜界的小維基百科。
參考資料:
Public Lab DIY Spectrometry Kit by Jeffrey Yoo Warren
光譜開放資料庫
~ ~
馬來西亞的街頭藝術
馬來西亞的街頭藝術近來已經成為觀光景點,吸引非常多遊客來拍攝到此一遊的照片。所以公共藝術、裝置藝術不一定是立體、大規模,只要有趣味、引起共鳴,在互動的過程中,觀眾往往玩出更多花樣,產生滾雪球的傳播效應。
想以藝術創作來「起業」?參考[起業網]的支持辦法:我要起業
資料來源:
Ernest Zacharevic's Facebook page
Street painting in malaysia
原先只是一幅童年時光壁畫
引發共鳴
趣味互動
增添道具
街頭表演版
劇情版
跳躍版
超人版
公共藝術版
Sketch by Ilyn Tan in Street Art Notebook (you can get the book in Piknik Cafe in Penang)
更大面積的創作版
想以藝術創作來「起業」?參考[起業網]的支持辦法:我要起業
資料來源:
Ernest Zacharevic's Facebook page
Street painting in malay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