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品、金石堂"跨界"社群商店

看到美國大型連鎖書店Borders破產,被迫出售資產、店面,Branes & Noble雖然推出Nook電子閱讀器力拼Amazon的Kindle,但左迎iPad2、右拼其他平板電腦,後繼之勢如履薄冰般艱困。
七吋Nook Color為Android3.0系統,內建遊戲、音樂、email apps,書庫中有2百萬本書、更多apps可供選擇下載。(圖像來源:Barnes & Noble)
美國Amazon書店本月宣佈電子書銷售首度超越傳統書籍,無疑給予電子書十足的信心,Amazon架上商品項目更加朝"虛擬化"邁進,繼音樂、書、電影、遊戲後,下一個虛擬化商品在哪裡?這可能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回到書的議題上,去年在Media Wednesday 台大校園外"零"書店 的論壇上,即探討實體書店的走向,活動結束後不到幾個月,台北市師大路上的政大書城2010年9月預估以台幣1億5,000萬∼1億7,000萬元的天價售出,原來書店除了文化事業之外,也是房地產業的範圍呀!

這案例的背景是,政大書城歷經金融海嘯,生意下滑,投資200萬裝潢還是不見起色,賣書艱困之下,只好出售師大路上的指標分店~政大書城。政大書城後來被Starbucks星巴客承租,承襲原有書店印象,將二手書納入經營項目,星巴客此一轉型策略極為討喜,承先啟後之餘,還抓住部分政大書城老客戶的心,目前在書香、咖啡香的薰陶下,人潮不斷。問題是,政大書城老闆李銘輝當初怎麼沒想到跨業結合這一招?
 ( 圖片:政大書城Facebook )
書店也是商品流通業+服務業,人潮等於錢潮,可是當人潮興趣轉變,進店門僅是讀書、看雜誌卻不消費,表示商品或服務出了問題,是的,原因有二:
1.書的商品流通被網路購書+便利商店取貨模式取代
2.書的服務亦是極大化、虛擬化,分別以誠品亮麗、舒適大賣場,和便利的電子書所取代。

看起來這仍是一場產品+通路的戰爭,傳統書籍只是不幸走到這一地步,被迫轉型成電子+服務取向的形式,危機就是轉機,書籍出版業如今也面臨翻天覆地的產業大革命,而身處末端通路的書店在前述兩大原因下,兩大書店品牌誠品、金石堂是否安然度過這一波書店產業革命呢?
(誠品信義店,Photo by Stephen Wang)
首先誠品已然成功轉型為百貨公司並進軍大陸,誠品蘇州分店正式奠基開工,預計2014年完工,誠品這一次在面積近5萬平方公尺的基地,除了原有擅長的設計精品商場、美食餐廳和咖啡店外,將跨界表演、藝術、觀光產業,將畫廊、多功能展演聽、劇場、藝文空間納入,並舉行文化活動、講座以吸引各地人士參與。

台灣的誠品其實近年也已轉型進入特定族群社區,成功案例包括:台大醫院美食街與商場、實踐大學複合型書店。誠品二大轉型方向漸漸成形:
1.跨界經營表演、藝術活動、發展觀光、展覽會產業
2.跨入社區,以學校、醫院等特定商圈與消費族群為主。 
(圖像摘自:金石堂官方網站)
無獨有偶,金石堂近年來整頓營運不佳店面,重新出發,跨界朝百貨店中店、文具兩大方向努力:
1.拓展百貨店中店,將原有自營店面火力轉移人潮更集中的百貨公司,包括SOGO忠孝店、環球板橋店,今年百貨駐店將有5家
2.打造新型態獨立門市「金石堂文具店,跨足設計、功能取向的商品,必專攻企業文具市場,提供大宗型錄訂購、免費宅配、禮品包裝等服務。

金石堂這個轉型是三年來的動靜觀瞻後採行的策略,轉向百貨消費者、企業文具市場,都已經跳脫原有讀"書"的族群,但仍維持在本業,但因是不同消費族群,未來依舊充滿挑戰,不過有誠品經營百貨商場的借鏡、美國Staples文具賣場龍頭從自有商品設計到贊助體育活動、涉足職業球賽的參考,金石堂相對顯得保守與穩紮穩打。
(Image: Staples )
不過這一波兩大連鎖通路的變革,可以預見台灣街頭巷尾的小小文具店將面臨更大挑戰,現有大學商圈附近的文具通路競爭更形白熱化。流通業轉型後,又是什麼新型態服務業將進軍你我的生活周遭?

由於目前智慧手機越來越普遍,今年7月台北市率先實施Taipei Free免費無線上網服務,Google本月也宣佈與信用卡公司合作,踏入手機付費領域,誠品、金石堂通路的"行動商務"策略,不僅未見佈局,連行動行銷這一塊還在1.0嘗試階段,請記住美國Amazon書店從推出電子書Kindle,僅花不到三年時間就已經扭轉紙本書的市場營收,下一步鐵定朝自有手持裝置(包括Kindle及其他設備),於行動付費領域佈局,台灣的業者準備好了沒?